第九十一章 流民-《从卫所到帝国》
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    
    第(2/3)页
    “让将士们去校场集合。”
    “诺。”
    片刻之后,赵安出现在点将台上。
    台下的官兵立刻发出震天的呐喊声。
    “想必诸位也已经猜到,赵某今日便要离开平安道,算算日子我到这营里已经有足足两个月……我尤其记得你们在狄逾岭上的英武身姿,特别是……”
    赵安每报出一个名字都像是朝平静的湖面扔下粒石子。
    被点名的军士神色激动,周围与他相熟的士卒也觉得面上有光。
    “望各位全力为国尽忠、为大王效力。”
    最后喊两句口号应付后,赵安作势离开。
    台下的军士齐刷刷地让出一条通道供赵安走过,并依次行礼。
    两名看守营门的士卒目送赵安等人离去之后,议论起来:
    “唉,赵大人回去了。”
    “不知下一位将军能否如此。”
    另一人感叹道。
    他们不知道接下来的长官会不会常到各营各帐中嘘寒问暖、慰问伤者,屈尊与寻常士卒同食共饮。
    当然,还有一点是从不扣饷欠饷。
    很快,又是百骑飞奔出营,乃是负责护送赵安至边境的朝鲜骑兵。
    两批人马合兵一处,声势无比浩大,引得百姓纷纷猜测这是哪里来的王宫贵胄,竟有如此仪仗,沿途官员听到风声,也都前来拜见。
    在义州交代些事,等赵安再次踏上明土时,已经是第二天了。
    匆匆离朝自然是辽事有变,两日前,有人来报:
    六日前建虏围铁岭,李如桢血战不敌,斩获百余首级之后领着一大家子逃往沈阳,铁岭失陷。
    去往安奠的路上,赵安便一直思索此事。
    铁岭比历史上多撑了一个月,李如桢也从畏敌避战变成战败撤退。
    但赵安估摸着这个饭桶口中的斩获八成是不知从哪搞到得假货。
    毕竟几个月前他二哥李如柏从自己这可是买回去不少活着的包衣、阿达。
    略微收拾打扮可成了保命的功劳。
    战事又起,百姓无家无食,四处逃散,官道上有不少身负行囊的难民,大约是要逃往镇江,其中更有穿着军服的逃兵。
    赵安勒住马匹,用鞭子指着其中军官模样之人。
    “你上前来!”
    逃兵们先是望了眼赵安身后数十名精壮的骑马家丁,又对视几眼,最终军官低着头来到赵安马前。。
    “将军有何吩咐?”
    “你们是哪里的驻守官军?”
    第(2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