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11集发配是福呀-《穿越明朝之牧狼》


    第(3/3)页

    再联系之前与他并肩对敌时他拿出的诸葛神弩之类的兵刃,她觉得,这个男人肯定跟卫所有莫大联系——确切的说,应该是跟东胜卫有莫大关联。

    这么想着,梅姑娘觉得更难捉摸这个男人了。

    “方兄,像我等手无缚鸡之力的生,前往东胜卫不知能帮上什么忙?”一个名叫吴东成的四旬儒生很诚恳的问,说实话,他参加科考六次了,至今还是个上不了台面的秀才,这一次原以为自己准备充足了,满怀信心上京,却因义愤之举而被发配,一路上一直有些郁愤与失落。

    慕轩欠身问:“吴先生攻读诗多年,假如高中之后踏入仕途,朝廷委先生一方县令之职,先生是否会推辞不受?”

    吴东成诧异的看着他,很坚决的摇头,说:“那怎么会呢?我辈参与科考,不正是为了这一天吗?”

    慕轩笑了,说:“听先生之言,在下是否可以认为,先生已然准备好了接受上命、治理一方之策,只是没有获得施展才能的机会罢了?”

    吴东成毫不犹豫的点头,确实这样啊,每次朝廷取士,都会有一些无能之辈依仗权力金钱走旁门左道挤入朝班,比起这些庸才草包,我们可不就是少了个机会吗?

    慕轩点头,说:“既然如此,先生又何必担心到了东胜卫帮不上忙呢?东胜卫复卫不足一年,百废待兴,正需要四方有识之士群策群力,为我大明边塞开创一番新气象,各位的加入,必将给东胜卫带去新鲜血液,各位何必顾虑重重呢!”

    他这话出口,好多儒生脸上都闪现激动与悠然神往之色,不过,还是有人觉得心里不踏实,其中一个名叫左覆梁的十六岁少年说:“东胜卫毕竟是卫所,主要是与鞑靼人交战,我等只是一介生,真不知道如何襄助军务,只恐届时成为东胜卫的累赘。”

    另有几人也都忧心忡忡的点着头,慕轩看看他们,忽然神情郑重的向一旁负责续茶的伙计说:“小二哥,烦劳取纸笔来!”

    小二很快就将笔墨纸砚取来,还帮着铺好了纸,磨好了墨,慕轩提笔在手,向四下看一眼,说:“在下班门弄斧,还望各位勿要见笑!”

    而后,他走笔如飞,片刻就写下了一首七言诗,秀才们一看他的字就觉得心中一惊,这人看似江湖草莽,这笔字却绝对有火候了,再一,个个都忍不住啧啧称奇:

    交流四水抱城斜,散作千溪遍万家。深处种菱浅种稻,不深不浅种荷花。

    这诗看着浅近,可细想想,当真是韵味无穷呀!这个方慕轩,删繁就简,举重若轻,当真是才思敏捷呀!

    石珤在家乡藁城一带素以文章学识著称,此刻读着眼前这诗,看着一脸肃然之色的慕轩,心中暗想:单以此人的学问见识,就可以想见东胜卫所图必然不小,或许,此次发配,倒是我等之福呀!

    ¥b

      


    第(3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