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四百九十一章 心服口服-《唐赟》


    第(2/3)页

    “这首诗是哪里借鉴来的?”李宽小声地问着,武珝悄悄地与他说了出自何处,李宽狐疑道:“有这首诗吗?”

    武珝白了李宽一眼,直接不搭理他,这可是她心目中的名著经典,李宽如此疑问主要是他真的没仔细品读过,要是说到其它几部名著绝对朗朗上口,唯独这部不在他喜爱范围之内。

    李宽与武珝两人窃窃私语,众人看在眼里完全是另外一回事,这简直是当着他们的面打情骂俏,朗朗乾坤,光天化日之下居然有人如此作为,偏偏他们被武珝的这首诗给惊得说不上话,只得眼睁睁的看着两人打情骂俏,心里早就抓狂了。

    李宽看着下方的众多士子鸦雀无声,有些还沉浸在这首诗的意境中,细细的品味着,望着郑玄果问道:“你还要比吗?”

    郑玄果涨红着脸,羞愧不已,依旧嘴硬的回答:“自然要比,若是殿下能吟出百韵之诗,在下自当甘拜下风!此诗虽有三十五韵,却非殿下所作,此乃王妃之作不算数!”

    “既如此,那我今日就让你见识见识!”李宽淡然一笑,气定神闲地说:“忆在贞观岁,初登典校司。身名同日授,心事一言知。肺腑都无隔,形骸两不羁。疏狂属年少,闲散为官卑。……此日空搔首,何人共解颐。病多知夜永,年长觉秋悲。不饮长如醉,加餐亦似饥。狂吟一千字,因使寄娘子。”

    这是一首诗白居易的百韵之诗,出自代书诗一百韵寄微之,写得是白居易任翰林学士时,这两句是写对元稹的思念,以至心神不安,不饮酒似醉,纵加餐依然饥饿。但是,李宽将其前句与后句稍作修改,虽然改变了其意,不过大致上还是说得通,只不过是对好友的思念变成李宽对武珝的思念。

    行家一出手便知有没有!

    李宽连绵不绝的一口气作罢,下方士子以及李泰等人惊得下巴都掉了,脸上的笑容僵硬,苍白的脸色啪啪的再次打他们的脸。李宽作至三十五韵时,就已经让人难以相信,转眼间又到了五十韵,接着又是八十直至百韵。

    如果说武珝的三十五韵诗惊才绝绝,那么李宽的百韵之诗那就是惊天动地,就连孔颖达这个时候也不得不承认李宽的才华无双,放眼大唐当之无愧的作诗第一人。

    百韵之诗闻所未闻,李宽说得出做得到,这让那些不服气之人也纷纷闭上嘴,整个斗诗第二部门李宽一骑绝尘,技压众多士子,哪怕是长孙无忌、房玄龄等人嫡子都是目瞪口呆。
    第(2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