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六百零九章 顺水推舟-《唐赟》


    第(2/3)页

    顿时,甘露殿鸦雀无声,众人目瞪口呆面面相觑,谁也不敢相信这事是真的,也无人开口应答。纵然是心直口快,刚正不阿的魏徵也选择沉默了,当朝太子谋反绝对是震惊朝野的大事。

    长孙无忌既是吏部尚书,当朝宰相,也是皇后的兄长,更是李承乾的舅舅,两人有血缘关系。当他得知此消息后,瞠目结舌,心中大惊,再说他身份敏感根本不好开口。

    李承乾乃李世民、长孙皇后的嫡长子,他做舅舅的总不能谏言杀而后快,那他在皇上、皇后心目中又是如何看法;同样,他也不能谏言赦免其罪,因为那样做的结果是因私废公,不顾国法,长孙无忌感到左右为难。

    萧瑀则是前隋萧皇后之弟,也是国舅身份,历经数次罢相,又再次得到起用,所以这个时候他也不好接话。不论回答什么,左右都会得罪人,而且他在朝中影响有限,真的被记恨上,那就真的无力回天。

    李道宗则是礼部尚书,更是皇室宗亲,他同样不好开口;李勣的情况与萧瑀相似,可他不是前隋国舅,说什么都不行,其它朝臣都是同样想法,唯独远离朝堂之上的魏徵才能说话。

    但是,这次魏徵同样选择沉默。

    崔仁师、唐临两人闻言心里更是吃惊,他们执掌刑罚,依照国法而定罪,李承乾则被处以斩刑,犯上谋逆者夷灭三族,可他是当今皇太子,总不能杀了皇室宗亲吧!

    李承乾谋反的判罚,使得众人各个都头痛,关键还有李世民这个皇上的态度。如果皇上不愿意杀,他们谏言杀了,那岂不是得罪了皇上、皇后;如果皇上愿意依法论处,什么都不用说,早已下定决心。

    因此,众人都心知肚明,李世民开口询问他们意思,就已经表明他不愿意杀李承乾。既然不能以国法论处,也不能开口求情,每个人都觉得此事很棘手,谁都不愿意做出头鸟。

    “陛下,臣以为太子不能依国法论罪!”众人都没开口说话,李宽不得不出面开口,因为这样僵持下去也不是办法,众人纷纷投来惊疑目光,李世民很平静的说:“哦,那你的意思?”

    “臣以为太子虽触犯国法妄图发动兵变,然而法不外乎人情,更何况其并未真的实施,而仅仅是计划。既然是计划也就表明他有这个想法,人人都有自己的小想法,脑袋长在他人身上,我们无法左右别人的想法。”

    李宽使出浑身解数,哪怕是扭曲事实,又或是强词夺理浑然不顾了,总之一定要救下李承乾的命才是当务之急,“既然太子并未实施行动,那就表明此罪尚有余地,而非死地。”

    “若太子与他人勾结,并且展开行动,那便是既定的事实,已经发生了的行为,自然认定为违背国法,当处以死刑;如今太子与他人勾结,并未行动,仅仅是想法,算不得已经发生的行为,所以臣以为判死刑有违陛下重教而非重刑的理念。”
    第(2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