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6章 妥协也是胜利-《朕不吃这一套》
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    
    第(2/3)页
    这个小皇帝,行事虽然荒唐,对我等倒也不薄,心里还知道为我等着想。
    “皇上,此事易耳。便着国子监跟府县一样,都学太祖之学,以示公平。”
    刘健说是公平,但国子监跟府学、县学终究是不一样的,还是国子监占了便宜。
    “皇上为臣等着想,臣感铭肺腑。就让国子监祭酒连同博士、教习,一同跟今科举子们一起学习,还请皇上恩准。”
    李东阳的孙子,此时就在国子监就学。
    国子监老师先学,就占了先机,这就叫作赢在起跑线上。
    “准。”
    有了科举的指挥棒引导,加上国子监的典型引领风气,这事儿就能推行开来。
    虽然缙绅子弟仍然占了便宜,平民子弟一时还难以出头,但是总算是开了个头。
    饭要一口一口吃,暂时的妥协,换取他们的合作,不至于翻脸。大明需要稳定,很多事情还要靠他们去做。
    传统的儒学教育,也有它的长处,起码蒙童教育就很不错。
    如果全盘否定圣贤之学,必定造成思想上的混乱,那就是因小失大。
    这次已经突破了一个大口子,将来再慢慢改革,普及教育。
    现在全世界人口大约有4.27亿,大明人口1亿左右,占全世界四分之一。
    巨大的人口基数,哪怕是将来仅仅普及小学教育,就能涌现出无数人才,足以吊打全世界的其他国家,使得大明占据巨大优势。
    大明的敌人,并不是外敌。实际上是大明内部的保守势力和既得利益者。
    只要大明自己不作死,任何一个国家,都不是大明的敌手。
    趁着大伙儿情绪还不错,朱厚照提出,为庆祝自己登基,要开一届恩科。
    正常的文举,叫做常科,三年一次。这次殿试就是常科,是最重要、最著名的科举,也是选拔进士的主要渠道。
    遇到皇帝登基、大婚、立太子等喜事,为了示恩天下,皇帝还可以在常科之外,开设制科和恩客,擢拔自己需要的人才。
    这个恩客不占用常科名额,朱厚照说是要选拔一些奇能异士,不用国库的钱,自己內帑养活这些人。
    这个本就是皇上的权力,大臣们自然无话可说,事情就定了下来。
    今科那些举子,就留在京师,由户部拨给食宿银两。从后天起就到翰林院,由皇帝亲自上课。半年之后,再行补考。
    这次科举突发变故,本来以为会就此作废。但在君臣共同努力下,终于找到了一个解决办法。
    举子们本来以为此次前功尽弃,没想到竟然有了转机,还有机会。
    第(2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