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296章 最后的试探-《我在春秋不当王》
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    
    第(3/3)页
    其实,李然所言,虽是听起来,依旧是有游说之意。然而,从实际上来讲,却也未必就不是现实。
    就好像在五十几年前,在楚庄王刚去世那一会,楚国内乱不断。但北面齐晋却也没就此闲着。
    两国就曾趁着楚国一蹶不振之际,双方为争夺中原的霸权,而引发的那一场“鞍之战”,就是这一说法的最佳证明。
    只不过,类似这种纵横之谋,对于如今的楚王而言,还实在是太过深远了。
    所以,楚王对于李然的这一番“阳谋”,显然并不能理解到位。甚至依旧是觉得李然此言,不过是另一番劝其“克己复礼的托辞”罢了。
    归根究底,还是为了中原诸国的安宁考虑。
    只见,楚王面露思索之色,良久才道:
    “若如此说,我楚国复兴岂不是遥遥无期?”
    想想楚庄王时期的楚国,是何等的强大,何等的霸气,何等的耀武扬威!
    霸临中原,饮马黄河,当时的楚国真是要多耀眼便有多耀眼。
    但如果按照李然现在所言,如今的楚国想要光复楚庄王时期的荣耀,只怕是得再过上一百年才行。
    《控卫在此》
    这叫楚王如何能忍呢?
    “对了,有句话,寡人其实一直想问先生。”
    不待李然应声,楚王却是目光一转,看向了李然。
    “还请大王示下。”
    “先生为何这般执意的要相助中原呢?”
    这句话,今日王子弃疾也问了。
    不得不说,还真是两兄弟,就连心中的疑惑都是一样的。
    闻声,李然不由讶然失笑。
    “先生笑什么?”
    “臣笑大王为何会问出这样的问题。”
    “臣出身洛邑,自幼便与周太子晋交好,而臣也在周王室曾任守藏室史,周礼之于臣,便是天之于地,春雨之于春种,秋风之于砾石。”
    “臣心向周王室,心向中原姬姓之邦,难道还需要有什么特别的理由吗?”
    李然用了一个十分素朴的理由来回答楚王的问题。
    而这样的理由,却也是楚王无法反驳的。
    听罢,楚王一时讶然,怔色看着李然良久,最终只得苦笑一番掩饰心中的不甘。
    因为他发现,无论他怎么做,似乎都无法改变李然的初衷。
    第(3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