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242章 南夷诸国特产到达-《大奉太子爷》
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    
    第(3/3)页
    不是每个人每天都能吃到白面馒头。
    南夷诸国紫薯的产量很高。
    而且大奉这边的收购价格极低。
    就算除去成本,到了百姓手里的价格也比寻常的稻米便宜。
    一旦吃法被推广,那么紫薯也是极为受欢迎的主食之一。
    若是将来能引进红薯,玉米,土豆等作物。
    那就是奠定盛世的基础。
    随后,一道命令下达。
    京城各个酒家,都必须上紫薯的菜品。
    通过京城的酒家以及坊市,可以将这一作物推广开。
    有人愿意种植也可以自己种植。
    这东西虽然比稻米便宜,但却产量极高。
    几日后。
    京城刮起了一股紫薯美食的风暴。
    因为便宜,还能填饱肚子,让很多人都看到了商机。
    南夷诸国的第一批紫薯被一抢而空。
    第二批货物还没到来,就被预订一空。
    甚至有很多商人主动动身,前往南夷诸国。
    郭天翊要的就是这样的效果。
    光靠朝廷是不够的。
    天下的商人们本就是逐利之人。
    他们一旦行动起来。
    这些作物就会被带到全国各地。
    再者,如今南下的丝绸之路已经打通,而且朝廷也在出钱出力大修马路。
    路只要好走。
    商人们就会源源不断前往。
    这才是健康而又正常的经济体系。
    等商业发展起来。
    商税也能开始征收了。
    古代全靠农业税而不收商税就是很离谱的一件事。
    征收商税,是郭天翊计划中的一环。
    还有一件事。
    令郭天翊哭笑不得。
    因为第二轮考试加入了大量的算数题目。
    原本京城精通算数的一些先生与官吏身价暴涨。
    勋贵之家以及士族纷纷出钱请先生们回家教学。
    因此,还出现了拍卖先生的情况。
    谁出价高,就去谁家教。
    除了正常应考的学子外。
    有些勋贵与士族家族的学子通过了第二轮考试,自认为第三轮考试没有希望,就携带重礼开始玩起了人情世故,想看看能否为自己孩子谋取个不错的职位。
    这种事,郭天翊每天都能收到很多来自锦衣卫的情报。
    第(3/3)页